



生活的模樣,取決於哪些生命與我們相伴。當工作室與居家一隅草木搖曳,帶來的改變絕不只是「增添綠意」而已,更讓人們關心起陽光灑落的角度、風吹拂的方向空間中的濕度與溫度,讓自己打開五感,與所在環境緊緊相繫。然而,對於初心者而言,究竟該如何將植物迎進生活中裡?藝術家暨「日目 247 Visual Art」創辦人陳普帶我們走進他時常造訪的植物專賣店,以及工作室頂樓那宛如都市叢林般的溫室花園,分享他與植物相伴的綠色日常,以及和植物相處的關鍵心法。
陳普本就是熱愛自然的人,開始墜入植物這個「坑」,卻真的是因為緣分。原來,三年前陳普發現新家鄰居窗戶有個破洞,在熱愛園藝的攝影師好友建議下,決定一起到建國花市購買植栽作為遮擋。沒想到,原先只是為了遮醜而購入的鹿角蕨與圓葉花燭,便這麼成為他植藝之路的起點。培養出興趣後,家裡、工作室中的「綠帶」面積逐漸擴大,不知覺中竟蔚然成林,陳普也在藝術家、設計師的主線任務之外,頻繁走訪各式園藝空間或綠意家居,開啟 YouTube 頻道「PIBI GARDEN」經營者的支線副本。
養了植物後,
開啟與環境連結的生活
「養了植物之後,我開始觀察自己生活的環境,在意起陽光、空氣、水、溫度、濕度,這些都會讓自己的觀察力更敏銳,植物也會因為環境條件不同,帶來很多細節變化,當你理解這些變化後,就會產生很多有趣的互動,其實很快樂也很讓人放鬆。」


陳普說道。除了讓自己的環境感知更敏銳,開了植物的「天眼」後,陳普的創作與旅行也多了綠意盎然的主題,像是 2023 年十月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「串流群落/溫室中的溫室」,便以植物為題;他在規劃旅遊時也開始關注各大城市的植物園,像是倫敦的英國皇家植物園,以及新加坡樟宜機場附近,高達五層樓高的「星耀樟宜」星空花園,便成為心目中必訪的朝聖地。
乍聽之下,養植物萬般好,陳普卻也強調,養植物勢必得投入一定的時間與心力。「養了植物之後,就要習慣去觀察它、照顧它,不能突然出國時,就忘記自己有養植物了。」那麼,究竟在迎進植物前,需要有哪些先備知識?對於剛入綠色大門的人來說,又有哪些挑選、照顧植栽的小建議呢?
你喜歡怎樣的環境,植物亦如是
dayoff:對於想嘗試居家養植的初心者而言,你會建議他從哪些植物著手?
陳普:我覺得一開始可以先從比較平價的品種入手,用這些植物的表現來觀察自己的居家環境,究竟濕度是太乾或太濕,日照是太強或太少等,觀察到植物的反應後,再去看書、網路影片、詢問店家或其他園藝社群前輩,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識與手感。在這個階段,可以考慮的植種包含虎尾蘭、龜背芋、仙人掌或兔角蕨、鳳尾蕨等,都是比較容易適應環境、照顧頻率沒那麼高的植物;至於香草類的薄荷、迷迭香,因為本身有香氣,照顧起來互動感比較有趣,所以我也很推薦,只不過薄荷就會需要比較常澆水。
另外,我也很推薦蘭花。過去大家對於蘭花的印象,多半是紫色的蝴蝶蘭,但其實蘭花有非常多顏色跟品種,像是文心蘭、拖鞋蘭、穗蘭等,都非常精緻優雅,單價也好入手,而且蘭花是附生植物,本就長在很多樣的環境,


(Credit By 日目 247 Visual Art)
你喜歡怎樣的環境,植物亦如是
因此對於新手而言也不難照顧;加上蘭花的花期大概可以維持一、兩個月,每隔三、五個月後又會迎來下一次花期,可以常伴左右,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環。如果想避免蘭花的「長輩感」,則可以從改變盆器開始,避開有金蔥的花盆,或是以玻璃瓶裝之類,就能擺脫老氣的印象。
dayoff:一開始打造植物生長環境時,需要考慮哪些面向?又有哪些新手常會遇到的誤區?
陳普:「人會喜歡的環境,植物通常也會喜歡」,大家可以先以此為基準,再依照個別植物的特性來調整擺置的位置。像是火鶴等濕度要求高的觀葉植物,就盡量避免擺在書本或是電子產品旁,免得水氣都被吸走。
另外,每個人的居家環境都不一樣,購買植物時還是要先考量自己所處的環境條件,以「不影響生活」為原則,不要因為現在流行養某種植物而買,或是為了好看而硬放在不適合的空間,這樣植物往往也維持不久。許多 Instagram 上的植栽美照,其實是拍攝者為了拍照而移動、設定過的場景,卻容易造成新手在植物照護上有所誤解,以為拍攝的場景就是適合植物生長的地方。
而在照護上,新手可能要注意避免過度澆水,居家植栽講究的是「空氣濕度」而不是「土壤濕度」,所以只要讓土壤維持鬆軟、有點潮濕的狀態即可,如果已經變成泥巴狀,植物的根反而不能透氣。我也建議讓植物群聚,藉此形成「微氣候」,當微氣候形成後,即便有段時間沒澆水,植物本身的濕度還可以維持一小段時間。另外一個小提醒是,盡量避免在中午替植物澆水。畢竟中午時,陽光透過停留在葉片上的水珠時,就像透過聚光的放大鏡一樣,很容易把植物燒傷,變成「燙青菜」了。


破除美照迷思,創造自己的養植生活
dayoff:挑選植栽盆器時,有哪些偏好或準則嗎?
陳普:購買植栽時不妨問一下老闆對於「多久換一次盆器」的建議,畢竟像是龜背芋、蔓綠絨等植物生長速度極快,一下子就長到莖越過花盆、根吃不到土的狀態,這時就一定得換盆了。但如果不了解換盆頻率,一開始買了像是水泥盆、陶盆等比較堅硬、不好換盆的盆器,可能得打破盆器才能換盆成功,就會很可惜。所以我建議一開始盡量找平價、好脫換的盆器,或是先用塑膠盆種植,再將塑膠盆放進比較漂亮的大陶盆、水泥盆中。現在有一些「植生袋」,比較容易搬運跟換盆,也是一種選擇。

陳普
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、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,現為黑青 Black and blue cosmos創辦人、日目 247 Visual Art 負責人,也經營 YouTube 頻道「PIBI GARDEN」,涉獵領域涵蓋平面、空間及數位媒體,曾操刀多項展覽及頒獎典禮主視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