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品雖說是無機體,卻能反映擁有者的品味,承載人們最深刻的記憶、最流動的感情。這也讓我們好奇,對於旅行世界各地、見過無數好物的設計師吳東龍而言,究竟怎樣的物品能激起他的擁有慾?怎樣的物品能成為生命的紀念品?又是什麼樣的物品,能讓他持續珍惜至今?

作為「東喜設計」及選品店「東喜舖」主理人、《設計東京》系列與《東京再發現100+》等多本書籍的作者,對於辨識設計與選物,吳東龍可以說是已成精。

這天,《dayoff magazine》編輯團隊來到他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巷弄間的工作室,只見這間位於舊公寓中的三房老宅,除了一張大大的白色工作桌、簡約鐵架拼成的大書牆,以及點綴其間的綠色植栽外,剩下的空間滿是吳東龍從日本各地搜羅回來的設計品。

奈良美智的畫作、五顏六色的哆啦A夢、以及各式各樣的微縮版經典家具,亂中有序地鋪陳出吳東龍的生活樣貌。

透過生活與學習, 找到專屬自己的生活之美

工業設計出身的吳東龍,身上流著對設計品痴迷的血液。熱愛經典家具的他,每每對日本設計大師的作品不可自拔,只要是可以帶回國的物件,都難逃他的手掌心。

像是大師渡辺力在1965年設計的紙凳、柳宗理在1954年推出的經典蝴蝶椅,能帶的就帶,帶不了就用寄的,最後考量到放置空間及運送成本,乾脆直接購買迷你模型家具。

「我那時候很瘋,甚至跑到製造商的辦公室購買,一買就是十幾、二十箱,把人家嚇了一大跳。」

在吳東龍眼裡,功能性跟美感兼具,是他愛上一個物品的兩大要件。例如深澤直人代表作之一「無印良品壁掛式CD音響」,從廚房換氣扇的型態獲取靈感,拉下像是風扇開關的電源線,唱片便像風扇般轉起,既滿足CD 播放功能,又兼具視覺美感,便是他使用至今的寶貝。

他也表示,對於桌椅等長期使用的家具,由於購入後將陪伴自己許久,他在挑選時便特別在意品質與設計感,像是自己新竹老家中便擺置許多過去瘋狂搜集的燈具、時鐘、設計師椅,即便是十幾年前的產品,至今仍是歷久彌新。「現代人很少想要維修東西。對我來說,選擇好的物品,適時維修後,長長久久地使用,也是環保的一種實踐。」

然而,如何從市面上眾多產品中,找出能陪伴自己許久的存在,考驗著人們的智慧與品味。吳東龍認為,培養選品眼光沒有祕訣,多看、多探索才是關鍵。例如翻閱雜誌、書籍,或者觀察設計獎項評選時如何分析作品的材質、顏色、造型、功能,都是愛物者可以嘗試的進階路徑。

吳東龍也以自己不久前在日本熊本旅遊時購買的書籍為例,神采飛揚地說著自己如何第一眼就對 Futoshi Miyagi 的《New Message》一書著迷,並且有緣買下了書店中的 最後一本。「買書的人變少了,考量到市場需求,做工精良的書也變少了,但這本書的選紙、排版跟印刷都非常精緻,讓我想起 10 多年前第一次做書、對書有很多想像的 日子。」吳東龍如此分析,也讓我們更體會到,有時人們愛上一件物品時,除了因為外型與功能,更是在物品背後 看見某一個時刻的自己。

物品是活過的證據 也是人生的紀念品

吳東龍也進一步分享,他在 2023 年時受邀參加駁二《人生紀念品》特展,所有參展者都要展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紀念品。為此,他除了挑選自己出版的第一本書《設計東京》,也選了 2002 年出版的《Casa BRUTUS》特別版〈Looking for New Japanese Design〉,該期封面是一隻第一代的 Sony aibo機器狗,在當年曾風靡全球。

「2002年,我從學校畢業不久,剛開始看日本的雜誌,影響了我後續的發展,對我來說很意義,也因此成為我的人生紀念品。」吳東龍一邊把玩這些迷你 aibo 一邊說,「還記得我當時很喜歡 aibo,也買了三隻迷你的版本,現在衣服都很舊了。過了22年再回頭看,這些物品跟現在都還有連接,會覺得自己沒有白活,眼光也還不錯!」

吳東龍也補充,台灣早期購物選擇不多,人們多半活得更為務實,直到他第一次到日本,看見琳琅滿目的設計商品,才驚覺原來生活可以有那麼多選擇。而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與什麼物件一起生活為伴,不僅是一種幸福,更是我們活過的證據。「如果斷捨離到極致,好像隔天馬上可以搬家那般空蕩,我會覺得:這個人究竟存在過嗎?這樣的生活就沒有能讓人記住的東西。對我來說,在電腦或行李箱上貼很多貼紙,這也都是我們活過的證據。」

戀物,從有型到無形

不過,年紀來到40歲後,吳東龍的心境也有了不同的轉變。自從更頻繁在不同城市間移動後,他開始思考:當自己無法在一處久留時,擁有那麼多東西又如何?

他也坦言,自己以前總想把空間填滿,久而久之囤積過多物件,但偏偏每個都是難以割捨的心頭好。「所以我現在買東西時會先思考,這個東西應該擺在哪裡,能不能跟家裡空間融合,而不是只考慮自己喜不喜歡。」

但他笑說,物件還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,因為它們並非物件本身,還能包含背後的故事,以及人生不同時期的心境。如果不曾經歷過戀物購物的時期,也就無法體會在這些物品中回味過往的美好。

回頭看著處處藏有設計感小物的工作室,吳東龍說自己打算找個新地方當據點。如果實現,想必搬家會是個大工程,畢竟要搬的不僅僅是物品、家具、書跟作品而已,那可是一大段令人留戀與回味的人生。

BOX. 吳東龍的最愛物品TOP 3

1. 無印良品 壁掛式CD音響

我在2006年出版的第一本書就是用這個產品當封面,這個產品當年得到非常多國際設計獎項肯定,對我來說是代表日本的設計。除了可掛在牆上、富有實用性之外,它跟傳統風扇抽拉使用方式的連結也令人印象深刻。我近幾年也認識了這項產品的設計師深澤直人。對我來說,「無印良品壁掛式CD音響」是一個跨越十幾年的緣分!

2. 渡辺力設計的Rope Chair

這個作品是日本國寶設計師渡辺力在日本戰後、物資匱乏時設計的椅子。他巧妙利用麻線具有彈性的特質,以其取代皮或海綿,為產品賦予質感與舒適感,也是當年少數有靠背設計的椅子。而之所以會購入Rope Chair迷你版,是因為我某年在日本時錯過了回程飛機,心想,既然留下來了,就應該買一個有紀念性的東西,便在機場附近的選品店購入這張迷你經典椅。去年我到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時,也親眼看見並試坐這張椅子,讓我覺得很有紀念意義。

3. 柳宗理設計的布

我一直很喜歡柳宗理,也買了很多他設計的椅子或餐具。他在1999年設計了一款兩種顏色的布,可以做成窗簾或桌巾,但推出後沒有量產,只剩一些打樣布在店裡販售,反而成為非常稀缺的物品,用掉一條就少一條。我特別在日本買了兩、三捆帶回台灣,把它做成抱枕以及筆袋,留存在我的生活中。

吳東龍 Tomic Wu

「東喜設計工作室」主理人、作家、視覺設計師,曾出版《設計東京》系列暢銷書籍,長年關注日本設計。同時也任教於交通大學及實踐大學助理教授,並經營選品店「東喜舖」,致力於連結好玩事物,透過設計與世界交流。